不知你有无这种感觉:
做事时,根本无法投入眼下这件事;
惦记着刚才那件事做得好像不尽如人意;
又担忧着接下来的某件事还没做,不知是否来得及。
焦虑至死。
[1]via 高冷冷

什么是“GTD”
什么是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在讲GTD之前,我们先了解下一个心理效应: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什么是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指的是那些还没有处理完的事情要比已经处理完的事情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该效应是由心理学家蔡格尼克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结论。
实验过程:
受试人员被要求去做22项简单的工作,比如,写下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把一些形状和颜色都不同的珠子按照一定的模式,用线给穿起来,等等。
完成每一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大体上是相同的,通常都需要几分钟。此外,在这22项工作中只有一半工作是允许做完的,另外一半工作都是没有做完就因遭到阻止而被放弃,而且允许做完和不允许做完的工作的顺序是随机出现的。
随后,研究人员让受试人员马上对所做的22项工作进行回忆,结果他们对那些没有完成的工作平均可回忆起68%,而已经完成的工作则是45%。也就是说,人们对未完成工作的记忆要比已完成的工作更加深刻。
为什么会发生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每个人都具有一种认知闭合需求,简单来说,个体在面对自己不确定的情境时,总是希望能给问题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与不确定和混乱相比,任何一个明确的答案都会让人们感到认知上的舒适。所以,那些我们曾经非常看重却一直没有完成的事会一直折磨着我们,让我们感受到认知上的不舒适。每个人都有一种未完成情节,这种情结会让我们对“未竟之事”感到不甘、懊悔和遗憾。那些我们曾经非常看重却一直没有完成的事会一直折磨着我们,让我们感受到认知上的不舒适。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造成的影响:
走入两个极端:一是过分强迫自己,不管做什么事都得一口气完成,如果做不完就死抓着不放手,甚至完全不理会别的人和事;二是做任何事都喜欢拖延,经常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很难把一件事完成后再去做另外一件事,而且永远没有办法彻底完成一件事。
深深影响你的工作效率:因为蔡格尼克记忆效应的存在,未竟之事越多,你就会越焦虑。如果这个时候你开始实践一些不靠谱的时间管理方法或者错误的实践了一些正确的方法,就会更频繁的回忆起自己的未竟之事,那是真的火上浇油了,这也是很多人实践时间管理的时候,会产生痛苦,无价值,无意义的感觉,并且很快放弃时间管理的主要原因。
难以专注:因为蔡格尼克记忆效应的存在,当你在工作学习当中,突然回忆起之前的未竟之事,这个时候你的大脑认知资源就会分出去一部分,用于提醒你某件事情还没做。可是大脑的认知资源应该更多的放到做事情本身,而不是不断提醒自己一个现在不能做或者做不了的事情。这种效应越明显,你工作的时候分心就越严重,就越难以专注下去。

什么是GTD?
GTD想让你摆脱焦虑,重新找到心静如水的感觉。
心如止水是GTD的理论起点和最终目标,而放空大脑是达到目标的手段。所以艾伦发明的GTD不单单是一套时间管理方法,不仅是为了追求高效率而存在,更是为了心灵成长和追求幸福
GTD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强大的任务管理系统,GTD通过帮助你更好的跟踪和管理你的思绪、需要做的和想做的事,从而使你能在合适的情境中静下心,集中精神完成最重要的任务。

GTD的构成
首先GTD把任务管理分为为两个部分:横向管理和纵向管理。其中横向管理针对不同任务的收集和切换,而纵向管理针对同一个工作(work)的不同层次。
横向任务管理
1.收集:收集一切引起我们注意力的事情(只要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就记录下来)
2.加工处理(判断):确定任务的处理方案
3.组织管理(整理):组织,把任务拆解为一个个的“下一步行动”
4.行动:根据设定好的计划去行动
5.回顾:定期整理整个GTD系统,增添删改现存的任务。

1.收集:

你需要一个收集栏把大脑中的待处理任务/想法收集起来,给大脑中的想法安个家,不然蔡格尼克记忆效应会让你一直处于焦虑的状态,而当我们把一切都写下来,想到某件事情,大脑就会意识到:噢那个安排好了,记在本子里了,我不会忘记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安心专注于当前的事情上了。
为了帮助你清理自己的大脑,你可以使用“不完全事件的引子”清单。一条条地仔细检查,看一看自己是不是有所遗漏。通常你只要快速浏览一次就可以发现潜藏于你大脑某一个角落中的问题。记住:一旦有所发现,马上在纸上记录下来,投入工作篮。


2.加工处理(判断):

在收集之后,你需要对收集后的材料做定性,你只要使用上图问题依次作答就可以完成该步骤。
①是什么工作?要明确具体的任务是什么。有可能你在收集的时候你看到了一张滑雪场的宣传单,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明确任务为:未来去滑雪场玩。
②是否可以付诸行动?思考任务现在是否有可执行性。一般情况有三种可能
不可以:过期的优惠券、没意义的信息、已取消的计划等等。
可能会做:想做但不是现在。比如,网上推荐的美食,有机会打算去吃。别人推荐的电影,有空打算去看。
可能会会用:今后会派上用处的信息。比如,外卖单、优惠券、可借鉴的案例等。
③下一步行动是什么?把任务拆解开,变成一条一条的子任务。
例如:
任务-修车;
下一步行动-打电话预约4S店-把车开到4s店-等待修理-把车开回去
下一步行动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偷懒跳过这一步,因为任务拆分是一种绝佳的抗拖延方法,当你把任务拆分到合适的大小,你做起来可能会“成瘾”,就像嗑瓜子一样,一个接一个,根本停不下来。
当你把任务拆成下一步行动之后,如果是可以一步完成的,就开始问题④
如果任务由多个下一步行动构成,那就为这个任务列一个任务清单,然后等待执行。
④两分钟之内搞定?这件事情自己是否可以在2分钟内能否完成?
如果可以的话,现在就可以开始做了,不要等待,直接开始。
如果不可以的话,进入下一步判断
⑤自己做还是别人做?
做完这一步判断整个判断流程就结束了。
通过上面的判断,我们可以把任务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现阶段做不了,未来也做不了的
现阶段做不了,未来可能做
现阶段用不了的资料,未来可能有用
现阶段可以做,由多步骤组成的
现阶段可以做,由单步骤组成的,而且能在两分钟内自己完成
现阶段可以做,由单步骤组成的,需要自己完成
现阶段可以做,由单步骤组成的,需要别人完成
3.组织管理(整理):

通过第二步的分类,我们可以得到六个清单+一个“立即做”
垃圾:现阶段做不了,未来也做不了的任务/想法。这个清单可有可无,有的同学喜欢直接删除垃圾任务,而有的喜欢采取存档的方法,那么就可以把垃圾任务移动到清单“垃圾”中。
将来某时:现阶段做不了,未来可能做。这个清单里放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愿望,对未来的想法规划等。
参考资料:觉得未来可能会用得上内容。和将来某时类似,不过将来某时里都是任务,而参考资料里可以是文字,想法,案例等文字资料。
日程安排:这个清单里都是有执行日期的下一步行动。
任务安排:这个清单里都是下一步行动,不过暂无明确的执行日期,唯一的时间要求就是最近要完成。
任务清单:这个清单里都是可以执行的由多步骤构成的任务
“立即做”:这个可有可无,以后的同学喜欢在判断的阶段,如果由任务属于“立即做”类型,当即就去做了,有的同学喜欢把这类任务再归类到一个叫“立即做”的清单里,等有时间的话,集中处理。这两种方法都可以,选哪个因人而异。
4.行动:
该从哪个任务下手去做,向来是个问题,GTD给出了一些判断标准供参考。
1.清单角度:“立即做”--“日程安排”--“任务安排”--“任务清单”(从前向后依次)
2.事件属性:情景(现在的环境可以做xx任务吗);时间(现在拥有的时间够不够做);精力(现在的精力水平够不够我做这个任务);重要性(这个是当前最重要的吗)
3.六级回顾法:判断任务属于哪个高度的任务,会给你带来掌控感,让你更好的去思考该不该做某任务。
5 万英尺+:人生
4 万英尺:3~5 年的展望
3 万英尺:1~2 年的目标
2 万英尺:责任范围
1 万英尺:当前的工作
跑道:目前的行动
5.回顾:
你的系统绝不能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为了帮你作出正确的选择,这个系统必须时时更新,紧跟事态的发展。
所以每天,每周,每月都要对整个GTD系统进行检查回顾
每天回顾:首先看一看你的日程表,了解今天要做什么;然后看一看你的行动清单,了解还有什么任务待做,在适当条件下,进行适当回顾其他的清单。
每周和每月回顾:
检查自己所有的资料(笔记,会议记录,广告单等),把所有的想法都收集到GTD系统中
检查过往的日程表,看看还有什么没有执行完,然后重新安排时间
检查即将到来的日程,对相应的事件趋安排和准备
清空大脑:把大脑中的一切都写出来:,包括新的项目、行动、等待事宜、未来要完成的事情等一切未完成的事宜。
阅读垃圾清单、将来某时、参考资料、日程安排、任务安排、任务清单、“立即做”。
搜集你的奇思怪想和新奇点子,把你新鲜,巧妙,富有创意的念头也加入到你的管理系统之中

纵向任务管理
自然式计划模式 什么是自然式计划模式:自然式计划模式就是按照我们大脑最自然,最符合其运行规律的方式去做计划,分为五个模块 1.定义目标和原则:要做什么以及对要做的事情限制 2.展望成果:成功完成目标是什么情形 3.集思广益:为了完成目标我要做什么 4.组织管理:整理集思广益产生的内容 5.明确下一步的行动方案:把组织管理后的内容进一步细化
一个例子:如果我们有一个饭局:
我们可能有很多目的:饿了,庆祝饭局,谈生意,谈恋爱,这些不同的情景,对于我们外出就餐的原则都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谈生意就要去非常有格调的地方,谈恋爱就要去优雅又浪漫的地方,单纯饿了那就又近又好吃就可以啦。对于不同的目标我们也会分配不同的预算。所以在计划开始的阶段,我们会去思考我们的目标,然后进一步去定义围绕关于目标的一些原则。【定义目标和原则】
当你决定了自己的目标之后,之后进入你脑海的但不会是一条一条的计划,而是关于目标实现的一些具体场景,你很可能在想就餐时会有那些美好体验,或者就餐的氛围,同往的人,就餐的结束等等,这个时候,你自然的就把目标这个点扩散成了成果展望的这个面。【展望成果】
当你认同了第二部的展望,你就会自然的开始想:应该几点出发?今天营业吗?人会不会很多?天气怎么样?我要点多少东西?我要开车还是步行去?……,你的脑子里会充满这种问题。【集思广益】
等你的大脑里装满了大量的想法和细枝末节,你就会不由自主的开始组织整理的工作,你会想:首先我要打电话问问餐厅是否营业,在群里问一声有没有人和我一起去,看一下天气,检查下车辆和交通……。这时候你大脑开始自动的根据事情的组成要素,重要程度和发生顺序开始对上一步产生的想法进行归纳整理。【组织管理】
最后你可以把组织管理后的内容写下来,再明确一下细节,调整下顺序,一个自然产生的计划就诞生了。【明确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反应式计划模式/非自然计划模式/应激计划模式
反应式计划模式说的就是不符合自然式计划模式的计划模式,同样举例说明:
情景一:公司开会,领导说:谁能给我一个好主意!(不定义目标和原则,也未展望成果)
情景二:我今天要写一个完美的周计划,然后抓耳挠腮一上午(不定义目标和原则,也未展望成果)
情景三:事前不计划,事情来临了,开始反复念叨:”我该怎么办?“(直接跳到了第五步:明确下一步行动方案)
反应式计划模式的错误之处就是按步骤不执行自然式计划模式,反应式计划模式会让你屡屡陷入危机,一定要少用。

如何用RoamEdit实践“GTD”
第一次使用GTD:
第一步:
首先我们建立7个主题,并且收藏到侧边栏:归档、将来某时、参考资料、任务清单、日历清单、立即做、项目清单。

(因为GTD原书翻译的很差,所以建立的主题名并不是按照原书的名称,而是进行了调整,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第二步:
根据“不完全事件的引子”清单把自己大脑中所有的想法都清理到RoamEdit上来。


第三步:
为清单设置聚合: 
{{search #项目清单}}
{{search #立即做}}
{{search #日历清单}}
{{search #任务清单}}
{{search #参考资料}}
{{search #将来某时}}
{{search #归档}}
请注意:{{search 后的内容并不一定与主题名相同,你也可以在“立即做”里填入{{search #麻溜的}}
,只要在第四步中,你为任务上的标签是对应的即可。
如果你希望聚合的内容都是未完成的(即排除掉以及完成的),那么请使用下面的search语法。
{{search #项目清单 -is:finished}}
{{search #立即做 -is:finished}}
{{search #日历清单 -is:finished}}
{{search #任务清单 -is:finished}}
{{search #参考资料 -is:finished}}
{{search #将来某时 -is:finished}}
{{search #归档 -is:finished}}
第四步:
给收集到的任务上标签

第五步:
把需要多步执行的任务(归属于项目清单)分解

给可以有明确执行时间的任务(归属于日历清单)上日期

第六步:
根据已经分类聚拢到一起的任务,就可以开始行动了。

接下来的使用
每天晚上把一天记录下来的内容,打上标签,并且做下回顾就好了。

如果你觉得任务穿插在文字中间不好找,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把当天dailynote中的任务提取出来统一处理:
{{search is:task under:2020-08-19}}
用RoamEdit实践“GTD”的优势
1.在RoamEdit上实践的GTD有个天然优势就是GTD完全融入工作笔记当中,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想法和实际操作中用到的操作方案等都详细地记录在RoamEdit一个平台上,这种融合不会让你产生之前笔记放笔记软件,Todo放日常管理软件时的撕裂感,无需单独花费精力把笔记和Todo抽离出来。而在你需要的事实,RoamEdit可以很好的帮你分离笔记和Todo,非常强大。
2.当事情变得越来越多,所需要的信息组织方式也越来越复杂,那么如何更好的检索和组织信息,就成了个大问题.(如下图,模板变得复杂,你要如何去重新组织呢,内容又该如何填充呢?要一个一个复制进去吗?),而RoamEdit这个时候就可以大显神通。 之前就是一个简单的todo 之后变成一个四象限 之后四象限+番茄工作法。
3.GTD在RoamEdit上崩溃的可能性很小,而且崩溃之后很容易重启恢复。在日程软件上GTD崩溃会造成很大影响,原因在于当你不想实践GTD的时候,也懒得用日程软件记录脑子中产生的事件,之后的组织管理也终止了。当你想在日程软件上重启GTD的时候,需要把崩溃期间没有收集的任务重新收集起来,这是个非常耗时耗力的工作。而re本身不单是一个GTD流程软件,其本体是一个记录软件,在记录的过程中时很容易勾起对于任务的想法的(比如记录自己今天看的美食纪录片,就很容易随手记个Todo:想去尝尝xxxx),这样在收集的时候几乎无阻,GTD在收集环节崩溃的可能性就很小。就算存在某些问题导致崩溃了,你可以沿着daily note,查看下自己过往的笔记记录,然后尽可能多的回忆和收集过去产生的任务,这比日程软件崩溃之后对着空空的inbox做收集要轻松多了。
参考资料:
[1]https://zhuanlan.zhihu.com/p/37007298
https://www.mifengtd.cn/articles/gtd-book-summary.html
https://zhuanlan.zhihu.com/p/42694082
《搞定:无压工作的艺术》戴维艾伦: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849382/